掌上衡阳7月1日讯(刘振元) 靠4件新获得的专利,湖南恒缘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缘新材”)成功质押融资1200万元……高校专利“转化难”,企业专利“获取难”,在衡阳有了新解法!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创“产学研用金”全链条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专利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面对国防科技工业对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的新需求,恒缘新材亟需技术升级,却苦于遭遇高校专利转化路径不明、资金短缺两大“拦路虎”。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破题,市区两级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指导,搭建起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精准匹配校企技术供需。最终促成恒缘新材成功承接国防科技大学4件发明专利。
4件专利转化金额为2200万元,资金难题如何解决?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出实招——指导企业将新获得的专利“变”为真金白银。恒缘新材以4件专利为质押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质押登记,成功从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融资1200万元。这笔资金迅速投入高性能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生产项目的建设,加速了企业专利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政策“及时雨”更添发展暖意。依托衡阳市每年900万元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池,恒缘新材获得专利质押融资事后奖补5万元,其申报的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保护项目,也获得6万元奖补。真金白银的扶持,让企业创新底气更足。
目前,恒缘新材已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界面涂层、复合材料成型和复合材料精密加工三条生产线,并配备了真空罐、真空烧结炉等高端生产和检测设备,为专利技术产品量产奠定坚实基础。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高速飞行器发动机喷管500个、耐高温热结构部件1000件(套)以上,年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